本文在新浪的網址 http://blog.sina.com.tw/grade4/article.php?pbgid=15096&entryid=638817
3 years ago on 3/1/2009
"Do you know there is a “Charly of younger generation”? Her name sounds like 林二; she is about 12 years younger than us. After reconnected with her own classmates, she has been actively helping others around her year or from otherschools. These include Taida, First Girl High, 建中, 复興小學, 再興小學. I guess复興, 再興 were the elite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n 3/2/2009, Charly's reply:
"I found her. 林莉 is the name, her code is 02. (Her name sounds like 林二).
I don't hnow the meaning of the code. Of course, I am curious to know whose code is 01.
I assume that she is very popular among the whole 4th grade. "
殊途同歸,戲法都會變,巧妙各自不同。
Sent: 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5:09 PM
Subject: Re: Need Ji-Hao's e-mail
姜學姐,
1978台大經濟 reunion 是在臺灣舉行的嗎?有照片可以看嗎?居然有我大學時候的照片,不知道是哪張。我上網看 http://picasaweb.google.com/ntu.law.1978 經濟學會那張還有真多熟識。
請問您知道車和道學長和我們這屆(1975)建中校友車明道有沒有親戚關係?
車明道父親車乘會先生是建中化學老師(我應該沒寫錯吧)。
車學長,
既然NTUEE71有很好的聯絡網,是否可以賜告下列同學的聯絡狀況,Y是已經聯絡上,D是歿,都沒有註明就是失聯。如果有學號沒姓名,或是姓名不全的是否可以幫忙補齊。
車學長、李學長,
1967建中及1971台大,目前都是我經手整理最年長的一屆,所以極缺各班各系聯絡人,迄今台大也只有找到簡清芬學長及車和道學長,希望從兩位開始,可以讓1971NTU聯絡網很快有進展。
車和道於 2010年1月19日下午1:34 :
Dear 林莉,
Sorry for the late reply. I came back from a trip not too long ago. And had to rescue this email from my yahoo's SPAM folder. Hope that my action has taught yahoo mail in the future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you :-)
I am the keeper of NTUEE71 roaster. You only need names and email addresses, but not phone, address, and other info. Is this right? As long as the contact info are kept out of commercial use, I am OK to release the data to you. But before that, I will still notify my classmates first. You have good reputation and enthusiasm in connecting the old pals together. It is a very admirable and tedious task. I have to salute your dedication. Now you extend your effort to us "the 3rd grader". Thank you.
Yes, both my father 車乘會 and my mother 蔡秀嫻 are 建中化學/生物老師. 車明道 is my brother. We were all born in 建中.
The best way to reach me is certainly the email.
Regards,
車和道
1956金福之慶在金山
http://tw.myblog.yahoo.com/nsfh6yi-taipei/article?mid=121&next=118&l=f&fid=10
這篇文章直接點出了如何找妳的同學和校友的方式,參考價值極高
對1956年級來說,小學畢業50週年,不僅在年代上,是個整數,是半個世紀,而在實質上,近幾年當中,我們的生活上也都有相當大的轉變,一來,1956年級友大多是將近,或已經退休,不必再競競業業的為生活打拚,再則,小孩也多已成家立業,含飴弄孫之餘,1956年級友可說目前是既有閒暇,又有閒情,來參與〝校友會〞活動,但對四,五十年來可以幾乎不聞不問的小學同學,如無人帶頭點火,多半還是會繼續任這段回憶停留在腦海裡,漸漸淡忘,不知不覺的消失。
1956年,級友鄭傳志(仁班),是我小學時對門鄰居,我們小、中、大學都同校,但都不同班,五十年來,一直都還保持連絡,鄭傳志很健談,每當講起我們小、中、大學共同認識的朋友時, 對每個人的何去何從, 來龍去脈, 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去年三月間,接到鄭傳志來電,問起我小學同班(孝班)同學是否還有連絡,慚愧得很,在台灣時還有幾位有來往,來美後除了偶爾不期而遇,見到過二、三位孝班同學,幾句寒暄之外, 也沒有保持連絡,談話中可聽出鄭傳志不但深以女師附小為榮, 而且很懷念舊友,想趁此五十週年的機會把1956年的級友都連絡起來。
自我推薦聯絡使命 (女師附小56 年次(第14屆)總召集人鄭傳志(仁班)):
兩年前,我在女師附小校友會的網站,看到56年忠班的畢業照,就好奇地打電話給提供照片的李世昭同學(我們彼此不認識)。知道他並未和其他同學聯絡,但是很懷念他們。於是我就誇下海口,幫他找三位同學。
我只打了三個電話,就順利地聯絡上這三位:于紫靜、曹裕璜、張恬。不久後,與李世昭通話,他說除了這三位之外,又聯絡上了其它同學。再隔一陣、有同學到加州看他,不多會,又有同學從臺灣來、順道去洛城與他會面。他的語氣中喜樂洋溢;對我來說,打三個電話是件輕而易舉之事。(目前他們已聯絡上近30位同學)。
家姐鄭傳娥是55年和班的,她經常和我提到55年智班,因他們已經聯絡上三、四十位小學同學,並經常辦同學會。對我來說,能夠找到三、四十位同學真誠是不可思議。但回想到,在臺灣唸書的時候,家母常常在家開中學同學會(武昌一女中與柳子德校長同屆不同班)的盛況,每次都有十餘位同學,再加上他們的“跟班”,非常熱鬧。(目前仍有好幾位,在北加州及南加州,每次有同學南下或北上,也會有小型的聚會,只是多半沒有“跟班”了)。所以,聯絡同學及開同學會,是從小就印像深刻在腦海中。這激發了想與同學聯繫的意念,故此就自我推荐了這項聯絡的「*使命*」。
2005年1月收到校友會新的同學錄,看到好幾位眼熟的名字,都是附中同屆的校友: 傅運籌、任昂青等,但我從來不知道,他們也是女師附小的校友,和他們通了電話才知道, 他們是55年忠班的同學。(他們班上也已聯絡上了三、四十位同學)。另外有幾個名字,一看就是我們同學的兄弟姐妹。一經聯絡,果真不錯。就此馬上找到詹永剛(信班聯絡人)、楊紫達(義班聯絡人)、鍾維廉、周樹滇 及 仁班 的徐世桀、真是輕而易舉。通訊錄上又看到十餘位本屆(56年)的同學, 以電話聯絡上了 : 胡莉莉、秦愈新、陳天放、周同培、熊笑飛 。還用通信聯絡上: 印大勇、蔣康祿、張織如等 (只有地址的) 。
找同學是用下列方法:
1.記憶力:只要和我中、大學同校的男生,我差不多都記得他們的名字、班級、科系和班上其他人。
靠前一兩屆的學長(周亦培、俞力文、龔明琪、劉 熙):有些是他們的弟弟妹妹,或是曾經和他們同過班,但是在我們這一屆畢業的: 過慧莊、龔明璐、劉季高、夏開玉、俞力農等。
2.Google Search: 採用55年義班周亦培(周同培的姐姐) 的建議,用中文名字打入Google去搜尋,我們用這個方法找到十餘位同學:李銘亮、張臨芃、盛汀生、程修平姐妹、張平三、周聖武等。
3.中學同學錄: 我們這一屆的建中及一女中都有近期的同學錄。在建中約有十餘位附小同學,數月前只差三位還沒落實,全是智班的。去年查閱呂哲夫(忠班,中山市副市長)主編的同學錄,仍沒有結果。因此就力尋智班的殷作和,希望一石三鳥,先從唐勳那得到他十年前的舊電話,打去,號碼已不對,但我不作罷,將Florida十個不同的area code都試一遍(用Google 電話number search),結果試到最後一個area code終於找到他。雖然殷作和沒有其他兩位的資料(李克蘇、胡德林)。但他卻提供了整屆畢業的集體大照片,這張照片我曾在中學時,在程寧遠家看過一次,但已經完全忘記了。
4.這一年來我經常請張恬及張織如查一女中通訊錄:
譚嘉陵,劉自義、孫曼珠、王煜榮、金麗明、張國光、馬筑君、嚴小梅、袁小冬、王世增等。
先定聯絡人(或稱班長)-- 每班的聯絡方式不
一,各具特色:
聯絡方式是:每班先要定一位聯絡人(以下稱”班長”),收集班上的畢業照(目前九張都全了),列出同學的名字,然後傳給每位同學,及其他班的聯絡人,大家一起分頭找尋同學。
義班與平班是唯一的兩班已經有同學會的,每班都有十餘人,多半在臺灣,其他班在起初都是一盤散沙。
平班:是最特別的一班,他們是五年級才成立的,是由每一班轉去幾位學生的組合:但是也是唯一從小到現在一直保持有同學會的一班,目前的兩位聯絡人都是我們仁班轉去的: 在美國的項斯立,及臺灣的祁敏。初中聯考唯一沒有進建中的 班,但初中畢業時卻是最多的一班。
和班:也是五年級才成立的,但他們有一半是“複試班”同學(三、四年級一起上課)一起進入和班的,與平班的成立不同。新任”班長”嚴小梅是第一位 ”女”班長。孝班:是比較特別的,三年級才成立。我們仁班轉去了六 位同學(均已聯絡上)。這一班是升學率最高的一班。聽說過李淑媛老師嗎? 孝班也是聯絡上同學最多的一班。畢業時的41位同學已找到30餘位,同時也聯絡上10餘位轉班,轉學的班友。班友分居全球: 北美、亞洲、澳洲、歐洲(奧地利)等。
王士弘設立的網站有利於孝班的聯絡,現已與校友會的網站連線。駱思遷是新任班長並兼南區長,又有東區長徐世杰,西區長潘士華,及臺灣區長胡俊。每區均有同學會。2005年在Atlanta辦了第一次的全班同學會(駱思遷班長主辦)。今年5月底將在Washington, D.C. 聚會。由李捷裕及D.C. 的另三位同學主辦。報名人數已超過35 (20餘位同學), 且來自全球。另有組長制,組長熱踴參與,包括網站壁報主編徐世杰,心理輔導卓以定,關懷組長葉蘊綠,聯絡組長符絳雪及傅季聲。
義班:在數年前由楊紫達聯絡上十餘人起,2005年之中增加到二十餘人。2005年10月在漢城 (韓僑閔泳柏主辦) 及臺北(董陽閎主辦)連續開了兩次同學會。2006年10月再定會南京,由我初一同學抗兆強負責。楊紫達是唯一在臺灣的新任班長,所以最近又加添了一位在美國的女班長陳惟岭。我們仁班與義班因為是緊鄰,又有時一起上課,70 % 是熟面孔。陳民雅、劉幹曾、秦愈新、信班的劉以江、仁班的徐世桀與我,是住在中山北路,搭乘10 路及17路公車的同學。
信班:最初聯絡成績不佳,只有四位同學,我就略施壓力給班長詹永剛。以後的幾月,用每週兩個的速度,奮起直追,人數頻增。 再加上家姐鄭傳娥,靠名單勤連線, (她與信班有緣),幾通電話後就找到了: 席時恆、席時平、王曉融、劉小梅; 再從這些就聯絡上謝家蘭,王克勝等。詹永剛也是找同學最賣力的一位。也是這次同學會報名最多的一班。
禮班:班長房筱乃是我大學同學,又和我同住在芝加哥,坦率擔任班長。房筱乃小學的死黨李光燾及張虔生都在臺灣。在美國找到的全是女生。最近我去加州,禮班同學馬允臧接待我們吃飯,我突然想到她的堂哥,馬國威也是禮班同學,如此順利,又加添了一位; 他不再有落單感了。去年詹永剛來芝城,我們三位新任班長首次碰面。
智班:是我比較不熟的一班,男生除了前文提到的殷作和,我只認識于重光及李澤先。女生只聽過何因。但是沒想到經過張恬、徐徵明、卓以定、金蓉蓉、王小璁才知道我剛來芝城認識的,曹莉貞是智班的,另外孝班聯絡上王燕怡,她後來也轉到智班,從她那又聯絡上張立儀、高莉莉等。今天(4/4/2006)終於聯絡上住在澳洲的第二位同學李克蘇。
仁班:初中聯考仁班男生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周啟超(中山市市長)進建中 (仁班與平班難兄難弟)。一年後,鄧南雄、徐世桀(仁班) 和我約好集體考插班,徐世桀(仁班) 還陪我去拿轉學證書。我考進建中夜校,見到許多熟面孔,最近統計了一下,有三十餘人,是我們這一屆校友同學最多的學校。又一年後,徐世桀(仁班) 和我不約而同又去考插班,聯招會以為我們是槍手。初中畢業後,我們都在附中集合,吳強之、胡偉、何友康、周聖武也加入我們。高一唸完,鄧南雄搬到馬來西亞。走前,周啟超、胡偉、鄧南雄和我有一張合照。至今我們四人中、經常有兩人見面的機會。1996年胡偉、鄧南雄來參加我長女的婚禮 A我們三人終於在三十六年後同相聚。
·周聖武在三、四年級時,搬到臺北的郊區(那時大概稱·黃滔是唯一在Yellow Page上找到的。
·數年前校友會理事陳恬寧,對我姐姐提到她只記得與麻瑞同過班。她花了三年的功夫,終於找到我們班上的麻瑞了。至於她們兩位是否同過班,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
老師們:
·我們聯絡上:張澤宜、劉榮基、朱隆鋒、高惠玉老師們以及體育老師李堯坤(我記得他的外號是美麗王子,他現在是小兒科醫生,改名李堯
九位級任老師:張之英老師、趙銘老師、張蕉蕉老師、嚴老師、張炳煜老師、劉紹儀老師、李淑媛老師、王 t農老師、劉榮基老師。
統計資料:
目前我們聯絡上185位同學,約有65位在臺灣、110位在美國、5位在加拿大、其他地區:香港 (1)、大陸 (3)、澳洲 (2)、奧地利 (1)、韓國 (1)。在美國的同學主要在加州及美東 (DC, NJ, NY); 佛州 (3) 、麻州 (5) 、 伊州 (5) 、德州 (5)、其他的散居各地。
56年校友同學會
2005年12月27日,56年校友的第一次南加州聚會 (photo#3),共有18位同學參加。九班中有七班出席,平班畢業的方明漪曾在 禮班及孝班,一個人代表三班,也可以說九班都有人出席。
今年二月,一女中的同學會有十位56年的校友參加。
2002年, 仁、禮、信三班小型男生同學會
外班人遠眺孝班
(鄭傳志夫人高重華有感而發)
附小同窗其樂融 良師益友浴春風 挑選母願同孝班 莘莘學子相切磋
基礎穩定學校榮 繼中大學備專才 留台渡洋再進深 奮打圖強數十載
半世紀稍思舊容 織網電郵密連接 雅虎古狗徹底索 興尋獲得餘失者
分享幼年採點滴 故事尤新歌淚共 期盼近日能相聚 約新奧良九一六
不測颶風闖狠擊 苦難覆被高夫灣 悲哀心酸眾災民 相聚意深不受挫
遷移會點亞特蘭 體風雨中露真情 珍惜友愛忽代價 重溫新識創新篇
此次僅是新開始 時光相容年年續
文章轉載自2006年舊金山女師附小校友會慶祝校慶特刊當中1956年屆畢業五十週年特別報導
http://blog.udn.com/hiddenjade/6230786
尋找「三年級的小朋友」
失聯56年 小學同班同學歸隊
記者蕭迪玉爾灣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March 18, 2012
經過七年鍥而不捨的追尋,台北女師附小孝班畢業同學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失聯56年的小學同班同學周志浩,來自台灣及美國各州的小學同班同學2012年3月9日到11日在南加州重聚,歡迎「漏網之魚」周志浩歸隊。
定居南加州橙縣30多年的周志浩說,他是在1956年自台北女師附小畢業,小學畢業後不久全家遷居香港,後來又移民美國,與小學同學失去連繫已有56年之久。當他接到小學同學徐世杰從華府來電時,剛開始並記不得此人,聽徐世杰講起小學時的種種趣事,塵封半世紀的人、事、物又歷歷浮現眼前,有如意外尋獲一件失而復得的寶藏。
女師附小第14屆(1956年)孝班班長駱思遷說,該班當年畢業時有50多位同學,自2005年在北加州舉辦第一次同學會以來,同學們的共同心願就是找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目前已尋獲40幾人,不但每年定期重聚、成立網站、訂製班服,還組團重訪母校。今年初並有人返台為同是女師附小校友的馬英九總統競選連任助陣。
協助孝班找回班友的鄭傳志是女師附小同屆畢業生,也是推動尋找老同學的主力,他表示,這一批同學大多數出生在中國大陸,幼年隨家人遷居台灣開始接受小學教育,被稱作是「最後一代的內地人」,因為出生在民國三十年代末,又被歸屬於「三年級」後段班。其中不少人現在定居美國,在事業有成退休後,活躍於同學會中,像北加州的女師附小同學會就有1000多名會員,其中又以第14屆孝班同學人氣最旺。
在網際網路四通八達的今天,許多人上臉書找到老同學,鄭傳志說,尋找「三年級的小朋友」靠的是人際網路與電話,因為這群人都不用臉書之類的社交網站,有些人甚至連電子郵件都是借用子女的信箱。剛開始是憑同學的記憶及關係,先找到同學的兄弟姊妹或同學的同學,再透過電話連絡確認。
女師附小孝班尋人之初,由專長電腦的班友王士弘建立網站,收錄小學畢業照及同學、師長姓名、照片,讓很多同學因此開啟記憶之門,挖掘出不少童年往事。該網站上除了有班友最新動態、照片、通訊錄、尋人經過等,內容還包括保健資訊、如何發送電郵給全班班友、如何在電腦上使用中文等實用生活指南,發揮「一網打盡」全世界各角落班友的功能。
不過,由於小學畢業後同學長相、身高變化大,再加上有些人中途轉學、轉班,在尋找班友過程中,多次出現同班同學見面卻不相識的「漏網之魚」烏龍事件,身為班長的駱思遷就曾因未認出同學高祖權、方明漪,差點被「三振出局」,也讓孝班尋覓班友的故事充滿劇劇性的轉折。同是該班畢業的夏開玉與周志浩,多年來同住一城市,也不知道彼此是小學同班同學。夏開玉說:「小時候我愛運動,周志浩那時個子小,雖然跟我同住一條街,平常很少交談,結果讓住在華府的徐世杰找到,還半夜打電話來通告。」
從七年前開始熱心尋找班友的徐世杰稱找到周志浩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有朋友到中國大陸旅遊時,在九寨溝巧遇周志浩的哥哥,經過多通電話追查,發現果然是失聯班友。此次孝班同學在南加州重聚,當年與周志浩最要好的同學胡俊專程由台北趕來,還帶著一張珍藏半世紀的黑白照片,老同學見面開懷敘舊,場面溫馨感人。
(美國世界日報3月18日爾灣版)
請問照片是在San Gabriel Hilton 拍的嗎?那個樓梯很眼熟。
1961 丙組 狀元 周芷 (1955北師附小校友)
NTU wave: 諾貝爾獎的遺珠: 周芷
http://ntu-blogger.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In 1961, 1962,..... 台大醫科 was in Group A,
1962 group b 狀元 transferred to Agr-Chem
1962 丙組 狀元 transferred from Forestry to ChemE
1963 group a 狀元 was in Phy.
1964 丙組 狀元 stayed in Bot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