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走過的足跡
郭俊開
一、牽繫,同學會的緣起
1973年台大農藝系畢業後大家各奔前程,有人留在國內默默耕耘,有人滿懷赤情,踏上遙遠的路途,在國外闖出一片天。多少里路雲與月,大家各自為工作、為生活操煩,忙得沒有時間連繫,更何況要相聚。直到有一天,我動完大腸癌手術,躺在病床上,睡意矇矓的星辰中,發現自己好像Waterloo Bridge電影中的男主角,鏡頭中從年輕到壯年,人事全非,萬一我就這樣魂斷藍橋,與同學不告而別,豈不人生長恨水長東?
電影在倒帶,我是不也應倒帶,回到六十年代的大學生活。
與台北同學聯絡後,便展開一連串的大搜尋,最先也最方便的尋人作業便是透過綱際,在搜尋引擎裡像大海撈針一樣努力搜尋。有些同學畢業後就失去音訊,只好斜陽與草樹,尋常巷陌,大力找人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大部分同學找到了,通訊及就業資料也完成建檔。下一步,就要號召全球同學來個大聚會。2010年,畢業後三十七年的第一次同學會,於焉誕生,深埋在記憶深處的印象又鮮活起來。接著,2011年在馬來西亞辦了第二次同學會,2013年畢業四十年,在國內花蓮台東辦了第三次同學會。同學會的大幕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中徐徐張開。
二、感動,第一次的重聚
同學會一開始,偉為有備而來,打開電腦檔案,一張張早期的照片歷歷在目。不論是穿著畢業服配上各種不同動作的天真小臉蛋,或是畢業旅行的黑白照片,一幕幕美好的往事、同學情誼又一一浮現。尤其幾位女同學在投宿旅館互相梳理長髮,真情流露,讓人羨慕萬分。看到志明與一群女同學的合照,讓許多男同學頓足捶胸,為何會錯失良機。
系主任介紹系務與未來發展方向後,
畢業後遠赴國外深造的同學,大都不離農藝系生物統計領域,不是從事電腦資料庫管理,就是負責程式設計。留在國內的同學,除擔任公職外,就是從事教職或食品業。但也有幾位轉行轉得很離譜的,由農轉向建築業、珠寶業、養蝦業及網購業,不論在任何崗位上,大家都能在自己專業領域大發異彩。大家事業有成後,滿懷感激在校四年恩師所奠定的基礎,但也有感而發:六十歲以後不能以賺錢為志業,身體的健康與家庭一定要照顧好。
談話中,乃敏在美國透過視訊,向大家問安,她在美進修生物統計學成後,曾執行空氣污染研究計畫,也在航空公司從事生統分析工作。可見農藝系就業的領域可真廣呢。
在奇玢細心的安排下,中午享用一頓豐富的湘菜,光看到菜單裡的清蒸鮮甘貝,鮑魚燒雙味,巴菇松年鶟及煆爆牛蒡,就讓人垂涎三尺。有同學節食,就為了大快朵頤一番。另一道主菜-生菜蝦鬆,酥脆的外皮,裡頭滿滿的碎蝦肉,絲毫不含糊。嚐到燒賣,又讓同學大呼過癮,旅居國外的同學,難得嚐到濃濃家鄉味。想起當年物資貧乏,在宿舍用餐,一餐五元,儘是豆腐青菜,頂多加點肉絲或煎蛋,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餐後,大家浩浩蕩蕩前往新北投的溫泉招待所。一踏進大門,發現室內簡約優雅,最難得的是窗外藍天綠樹的好風景,清風徐來,多麼令人陶醉。將行李安置好後,大家隨興坐在塌塌米上吹著涼風歇腳聊天,志明敘述畢業後在馬來西亞種牧草的歷險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效宇在牆角猛做筆記,似乎回到學生時代認真求學的態度。偉為與大家分享筆電裡的寶藏,最後還有奇玢及玲珠的愛心茶葉加持,讓大家溫暖在心頭!
第二天從台北南下台中,第一站來到湧旺觀光農園及地震博物館,中午在公路花園的菁芳園用餐,大家都先做了功課,已先瀏覽過創園的簡報。因此,一進門馬上就可以找到視野最佳的座位,透過落地玻璃窗,欣賞不同色彩及高低層次的花木倒影在池上,如詩如畫,大家都被這美景吸引住了。用餐後,大家沿著池畔小徑繞了一圈又一圈,雖然不是野薑花的季節,沒有濃郁的香氣,卻看見水杉毫不扭捏的浪漫招搖。大家紛紛拿起相機,捕捉最美好的鏡頭,也讓大家想起在台大醉月湖畔踩著月光而醉的灑脫,唱歌、朗誦、散步、聊天、練武、划船或談戀愛等,這些記憶還真是無法抹滅。
明道大學有機農場的魅力凡人無法擋,大家風塵僕僕開拔到有機果園及蔬菜園區,解說員說明有機栽培方法後,開放大家下田採蔥及白蘿蔔。女同學果然是狠角色,立刻挽起袖子,徒手挖掘,直到袋子的承載量達到體力負荷量時,才心滿意足的打包。奇玢利用這個機會,好心想幫助大家複習食用作物學,隨人就問:這是高粱還是玉米?種毛豆要不要做支架? ….
沒有同學被問倒,可見大家大學時期的紮實功力。
這一趟輕鬆又很隨興的旅行,除了一車子的花果戰利品外,還載回滿滿的溫馨。途中,偉為帶領大家唱「友情」,溫暖的歌聲中,大家找回了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大學生活的回憶也在腦海裡重現,雀躍的心情久久不能停歇。
三、幸福,畢業後四十年的重聚
時間是
為能廣納大家意見,幾個行程經投票結果,一致選擇花蓮、台東及屏東的山水之旅。五天行程,踏遍武士林國家公園、林田山林場、馬太鞍濕地、鹿野高台、原生植物園、鵝鑾鼻、海生館以及瑞穗等牧場。
遊覽車上是大家談古說今的天地。效宇恢復擔任班長的職責,打開話匣營造氣氛,先要大家回憶恩師授課的情形。每位教授教學方法雖不儘相同,但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的勤做學問態度,讓大家懷念不己。最先談到的是教「生物統計學」的
接下來,效宇提到班上分數最漂亮的是「農業氣象學」,幾乎人人九十分以上。玲珠立刻吐槽,她說教授行動不便,她奉命搭計程車去
「高等數學」是最具挑戰的一門大課,
此外,還有必修的主課,如「作物學」、「作物栽培原理」、「特用作物學」、「作物育種學」、「遺傳學」、「試驗設計」、「土壤肥料學」及「農業機械」等,每位教授都循循善誘,窮盡一生的治學態度,都是大家敬
有一群好老師,自然也有一群好學生。同學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筆記,學習功力的高低,最容易從筆記見真章。班上一位女同學,筆記非常搶手,上課老師講的,或寫在黑版上的,她都能鉅細靡遺記下來。一位眼尖的同學,竟然發現她的筆記上冒出一句:老師說這一段不會考。真服了她上課的專注力,也讓周邊同學受惠不少。
畢業前,大家開始規劃未來的方向了。不論就業或升學,教授的看法不可或缺。因此,有同學腦筋動得很快,馬上宣佈每週一次師生聯誼餐會,邀請系上教授傾囊相授應徵工作的武功祕笈,己準備出國升學的同學,順水推舟,請老師寫介紹信。總之,老師這座智庫,臨別前還是要多多請益。據效宇回憶,每次參加的同學
海生館是最後的行程,用完午餐,離別情緒油然而生,同學們和參加的家屬,以各自的言語及方式,表達相聚中的感動和謝意。下一次同學會,大家期待另種嶄新的體驗。
這次同學會欲罷不能,隔日大家返系參加系友會,大家對實習農場及當年的考種研究室體驗很深。系方為服務我們這些老字輩系友,特地安排系辦公室技士劉建甫學弟為我們導覽。解說過程,不斷出題目考考我們這些大學長的稻作學。
他先問大家有聽過「鬼稻」嗎?第一題就被考倒了,沒人答得出來,原來這是台灣原生種稻。接著在磯永小屋前,也就是大家早期印象中的「考種研究室」,問大家什麼是考種,還好有人答出,不然就糗大了。
效宇不甘示弱,反問了一個題目:米字的筆劃怎麼寫?引來一陣曝笑,這麼簡單的問題,有什麼好問的?經學弟答復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米」的寫法大有學問。
「磯小屋」是舊高等農林學校的作業室,一九二五年興建,屬日式木造建築。磯永吉是農藝系的日藉教授,被尊稱為「台灣蓬萊米之父」,他在此從事水稻選育工作,成功育出蓬萊米品種「台中65號」,今天我們吃的米飯,粒粒香Q飽滿,不得不飲水思源,該品種在水稻發展過程中的貢獻。
磯永
馳騁三百六十五里路,越過春夏秋冬,大家重聚話天地,固然是一種福;能灑脫而活,率真而為,回到大學生活的記憶裡,未嘗不是一種快樂的人生。
四、惜緣、惜福,期盼下次的相聚
畢業四十年,大家都已從少年變白頭了,沒有人在乎現在的事業成就,只想擁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每次的同學會,都希望能像年輕歲月這樣有滋有味一路走過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大家這四年同窗,修來不易。曾幾何時,這些溫暖的情誼和塵封往事都隨著歲月而遺落,藉著一次又一次的同學會,大家又重拾生命中最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