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論語. 短短幾個字, 容易懂, 又好記憶. 像:
"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
"歲寒,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不患無位, 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 求為可知也";
"食色, 性也";
"朝聞道, 夕死可也";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巧言令色, 鮮矣仁!";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父母在, 不遠游, 游必有方";
"德不孤, 必有鄰";
"君子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etc., etc.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還要學孟子, 孟子拉拉雜雜的一大篇, 老師要我們背整篇文章, 真的整慘我了. 折騰半天, 到我這年紀, 卻一點也記不得當年念過什麼.
中國式的文學教育, 愛用背頌. 我承認記住了, 常常可以拿來引用, 是水到渠成, 信手拈來的方便. 哪天靈光一現, 過去耳熟能詳的老句子, 在腦海閃現, 忽然通達了解. 但是, 在還未頑石點金的過去, 那卻是我的惡夢的年代. 考試背書, 錯一字扣一分, 落了一句, 掉了兩詞, 分數就送光了. 我老是記不住, 晚上死K, 一早醒來忘了大半; 坐公車顛簸, 又抖掉剩下的一半, 考試一緊張, 腦中空白一片, 如同沒念過一般. 雖然知道意思, 可是卻想不起來掉書包的句子, 真是痛苦.
印象中的孔老夫子, 是靜態的人物. 就是兩手交合胸前, 鬍子長長一把, 身材略肥胖的老頭子一個. 學論語也是, 靜態的圖片, 與弟子盍各言爾志, 或是教室內, 教學布景依著論語的句子換著. 但都是靜止的, 不會動的在我的腦海中想像著.
是啊~ 孔子五十來歲, 周遊列國十四年, 誰不知道? 孔子教我們的不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規範. 但是, 除了容易朗朗上口, 除了"父母在, 不遠游, 游必有方"這句拿來教訓我那兩個趴趴走沒讓我知道的孩子外, 生活上好像做飯炒菜外, 論語也不太需要拿來多思考, 不太用得到.
除了因為上論語課, 放教師節的假, 孔子在我們的生活圈, 沒有被我重視過. 至聖先師, so what? 就老師的代表嘛~ 又想又寫一些句子來唬弄我們~
那天, 大牛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書, 看完稱讚不已. 聽到後, 我想或許可以復習一下孔子的身平教誨, 所以拿來看了一下, 卻才知道真是一本好書.
書名是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是對岸的吳甘霖作的.
這書的創意很好, 以在論語出現第二多次數(僅次於子路), 而且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為第一人稱, 把與孔子的教受情形, 以十章, 每章各有兩、三小節的小故事, 把孔子的片段人生, 用白話文寫出, 非常生動有趣.
每個小故事後, 作者就以子貢的口吻, 說出因為這小故事引發的的結論與感想. 之後, 再把原文典故列出, 讓我們對照白話文欣賞. 文內若有提到孔子門生的名字, 會在最後補充說明此人的來龍去脈.
唯一我覺得不足的是翻成白話文的文字, 還是稍嫌不夠洗鍊, 有些文言文, 含糊交待, 我看不懂的, 還是不懂. 但是, 這書已經很精彩的把對孔子的言教身教, 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 而且交待他周遊列國發生過的事. 記得喔~ 是以子貢的門生口吻描述的, 所以真的很生動.
看完這書, 我才認識了一個電影情節的孔子. (說到電影, 我還沒看過周潤發演的孔子呢~) 才知道那個老頭子, 其實很聰明, 很上進, 很希望自己與他的學生, 經過學習, 不斷的學習, 把知識變成智慧; 生活不是只是追求功名富貴, 而是生活品質的改善; 人格的修護. 我們網路上來來往往的提醒汲汲營營的朋友, 要努力專營事業家庭外, 還要把握人生, 滿足目前所擁有的, 這些道理, 孔老夫子早就在兩三千年前開始提醒我們後來的弟子了.
看完這書, 我才把孔子死硬的雕像從腦裡丟到垃圾桶, 才把一個活潑平凡又偉大的孔子, 變成一個帥哥, 風趣、有血有淚、卻又穩重的老師, 重新植回在我腦袋裡. 喔~ 孔子也會犯錯的, 是聖人也是凡人啦~
所以很生氣當年, 為了死記這些文章, 忘了採用吳甘霖式教學的老師與教育部, 若我能讀到像吳這樣的述說論語, 把個論語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說明, 我想, 我當年的論語會念得更快樂更好.
最喜歡吳甘霖書中描寫孔子觀水這一段:
老師逢水必觀, 子貢便問道: 老師逢水必觀, 想必其中一定有什麼深奧的道理吧?
看看遠處連綿不斷的群山, 再看看奔騰的河水, 老師深情地說: 誰能像水一樣, 集中所有君子的品德啊~ 水無私地施予四面八方, 好像君子的德; 水流過的地方往往會帶來生機, 好像君子的仁; 水流卑下, 但都遵循大自然的理, 好像君子的義; 水在潛淺的地方流淌, 在深的地方莫測, 好像君子的智; 水赴百仞之骨, 一點也不疑, 好像君子的勇; 水綿綿弱弱, 卻能到達微小的地方, 好像君子的明察秋毫; 接受不好的東西而不推辭, 好像君子的包容之心; 將不乾淨的東西容納下來, 還大家一個潔淨的新面貌, 好像君子的善; 經歷千曲萬折必向東去, 好像君子的志.
孔子家語, 三恕第九原文:
孔子觀於東流之水, 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 何也?"
孔子對曰:"以其不息, 且遍, 與諸生而不為也, 夫水似乎德; 其流也卑下, 倨邑, 必修其理, 此似義; 浩浩乎無屈盡之期, 此其道; 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懼, 此似勇; 至量必平之, 此似法; 盛而不求概, 此似正; 綽約微達, 此似察; 發源必東, 此似志; 以出以入, 萬物就以化絜, 此似善化也. 水有德若此, 故君子見必觀焉.
你看, 白話文講得不盡理想吧~ 但是文言文寫得多好~ 孔子真是可以褒獎的啦~
子貢的能言善道, 書中有說到他如何赴五國, 而改變了五個國家的歷史. 那故事也很好看. 而孔子用了十個字, 簡潔有力的表達了子貢的遊說過程: 存魯, 亂齊, 破吳, 彊晉, 霸越. 回想起來, 真是有意思.
總之, 真的是本好書, 讓我知道孔子周遊列國發生的事, 知道他的活生生的生活圈, 知道他與學生的互動. 真的, 過去孔子對我而言, 只是個石膏像罷了. 看完書後, 好像跟孔子, 面對面, 眼對眼的打了個親切的招呼. 哈囉, 孔老師, 你好. 我是749, 久仰您的大名與風範了.